8月底的南海上演了一出耐人寻味的戏码。菲律宾自导自演的“强硬补给行动”上上策,在他们的海警船悄然撤离之际草草收场。这场闹剧表面上风风火火,实则虚张声势,最终落得灰头土脸。舰艇在海面上悄悄撤退,表面恢复了宁静,但马尼拉方面的尴尬神情却难以掩盖,成为国际舆论场上的笑柄。
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那些口口声声要支持菲律宾的“盟友”们——美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——在关键时刻仅仅停留在“隔空喊话”,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。所谓的“撑腰”不过是空头支票。真正要付出代价时,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替菲律宾承担风险。说到底,他们只愿意把菲律宾当作棋子,却不愿为棋子而战。
更令人担忧的,并非这场看似激烈的海上对峙,而是那艘已在仁爱礁非法“坐滩”25年的“马德雷山号”登陆舰。这艘军舰锈迹斑斑,几乎成为一座漂浮的铁锈岛。根据联合国和菲律宾红十字会的最新监测,舰上补给早已中断超过百日,士兵们只能靠少量咸鱼干勉强维持,身心状态濒临崩溃。菲律宾媒体甚至直言,这些人已进入“生存倒计时”,形势比任何外交辞令都要残酷。事实上,早在1999年,菲律宾就曾承诺会自行拖走这艘破船,但一再食言,如今终于陷入自己设下的死局。若最终不得不撤离,必然是一次比外交败局更沉重的自我羞辱。
8月27日下午起,菲律宾海警船陆续从半月礁一带撤离。一艘船绕行巴拉巴克海峡悄悄驶回苏禄海,另一艘则停靠在布里卢延港。到当晚,仁爱礁周边五十海里范围内已不见任何菲律宾公务船只。讽刺的是,就在不久前,菲律宾还试图借助日本为其打造的巡逻舰造势,制造所谓“突击”的假象。然而,这一切不过是空洞的姿态表演。面对中国海警完备的战术部署与压倒性的火力优势,菲律宾的“突击”根本无从展开,最终演变为临阵退缩的撤退秀。
展开剩余60%更具象征意义的一幕是:在菲方撤离后上上策,中国海军“南拖185”一度现身仁爱礁区域,虽于28日离开,但中国的执法力量依然保持常态存在。这正说明,南海的秩序和规则,从来不是靠一场表演就能改写,而是由实力来决定的。
外界普遍疑问:既然实力悬殊,菲律宾为何仍执迷不悟?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马尼拉对外部援助抱有过度幻想。马科斯政府一再把希望寄托在美、日、澳等国的口头承诺上,但现实冷酷无情:美国第七舰队未派一船一舰,日、澳、加也只是表态“关切”。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为菲律宾实地介入。正如一些外媒所指出的,菲律宾在大国博弈中只是可随时被抛弃的棋子。
而小马科斯如今麻烦远不止在海上。他的国内支持率已经跌至36%,创下任期新低。部分议员开始公开呼吁重新审视仁爱礁策略,否则极有可能落得“人船两失”的惨淡结局。与此同时,国际战略研究所(IISS)的最新报告指出,中国在南海的管控与监视能力已跃居亚洲首位。这意味着,无论菲律宾拉拢多少外援,都无法动摇中国在仁爱礁的实际控制。
这场看似激烈的南海闹剧,从一开始便注定了结局。菲律宾的“强硬”,不过是舞台上的假动作;而中国的实力,则是扎实稳固的现实。如果马科斯政府依旧执迷不悟,继续靠一艘锈蚀的破船维持存在感,那么未来等待他们的,恐怕只会是一次次更加尴尬的撤退。仁爱礁此刻暂时恢复了平静,但菲律宾战略上的失误,正在慢慢发酵,成为更大的负担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达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